在国内,最好的空调,一定是格力,这已经成为很多国人的共识。而谈起格力,很多人可能会说,若没有董明珠坚持要在技术上“死磕到底”,就没有格力在空调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因为如此,在大部分人看来,格力之所以能从一家仅有3000万市值的公司,成长为3000亿的大企业,董明珠可谓是功高至伟。但是,真正的老板其实并不是董明珠,而董明珠只是打工人而已。
3222
  我们不能否认一点,没有董明珠,可能真的不会有今天的格力。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两位“贵人”,彻底改变了格力的命运,让它有机会成长为今日的国际品牌。这两个人,一个是一手造就格力的朱江洪,另一位则是高瓴资本的幕后老板张磊。
  格力与海尔、华为这些企业一样,最初都是国有企业。而格力的前身,则是海利空调厂和另一家没有什么名气的塑料工厂。当时,朱江洪从广西机械厂调任到海利空调担任厂长,同时他还负责一家经营不善的塑料厂。后来,朱江洪干脆将塑料厂与海利空调合并在一起经营。
  那时,董明珠还年轻,来到这里应聘销售员岗位。不过在当时,中国空调技术还不成熟,远远比不上美、日两国。尤其在噪音方面,更是相差美、日两国极大的差距。再加上两国有意联合挤压海利空调的市场份额,导致海利空调一度快要撑不下去了。
  不得已情况下,朱江洪决定减少销售员的提成,但那时候空调市场极为火爆。很多销售员直接跳槽去美、日企业,销售这两个国家的进口空调。但是,董明珠留了下来,而且任劳任怨、努力销售空调,并很快从一众销售人员中脱颖而出。很快朱江洪就注意到了董明珠,并将她留在了身边,想要亲自培养她成为管理层。
  海利一边节约开支,一边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攻坚技术,加上空调确实也比美、日的便宜,慢慢地开始扭亏为盈。同时,继续加大技术上的投入。当国企改私企时,海利摇身变为了后来的格力。而董明珠也成为了中层管理员,再加上空调市场主要成熟,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格力市值开始不断攀升,盈利能力也大幅增强。但同时,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也更大了,这也使得格力开始承受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压力。
  再后来,美、日注意到格力,各种价格战、维权战开始困扰格力,一度令格力出现了资本危机。而此时的美、日两国空调企业,打算用“重金”收购格力股份,从而控股格力。但是,朱江洪坚持不肯将格力股份卖给外国,在他看来,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中国空调很可能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翻身的可能。
  好在,经过辗转反复,高瓴资本张磊重金支持格力。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后,格力开始一边积极扩大市场,一边重金投入研发。而此时的朱江洪,开始退居二线,董明珠则成了格力的“招牌”。
  在董明珠严抓格力生产、管理等细节环节,朱江洪则退居二线把控政策,张磊则是资本支持董明珠、支持格力。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格力才有了今天,从当初的3000万一跃成为拥有3000亿的巨无霸企业。
  但是,如果说格力的幕后老板,其实是张磊。如今,董明珠成长起来,朱江洪彻底享受退休生活,而张磊也继续活跃在他的投资领域,创造属于他的投资神话。所以,董明珠成为了格力的当家人,谈到格力,人们只知道董明珠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