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董明珠:斗争是驱动格力成长的源动力

1994年年底,因为销售人员集体跳槽陷入危机的格力电器,迎来了新的经营部部长——40岁的销售冠军董明珠。

她从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开始,拉开了格力由内及外的改革序幕,而这也是董明珠“斗士”人生的开端。从经营部部长到副总经理、总经理,再到董事长,随着董明珠职务的不断变换,格力也随之不断开启新的发展征程。

三十而立。成立于1991年11月18日的格力电器,站在了“奔三”的重要节点。30年时间,格力从年产窗机不过2万台、净资产不足千万元的空调小厂,发展成为横跨家电、工业装备两大板块的全球工业集团。作为格力的掌舵者,董明珠也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董小姐”。

31年前,董明珠南下珠海,从海利(格力前身,1991年海利、冠雄合并成立格力)一名普通的空调销售员做起,开启了在格力的激荡岁月。在格力成立30周年纪念日前夕,在珠海格力总部,董明珠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独家专访。

已经67岁的董明珠看上去精力充沛,气场十足。回忆31年的格力生涯,她说最快乐的是当业务员的那段时光。而对于格力30年来的发展经验,核心一条就是斗争。

格力对自主创新的坚守从未改变

《财经国家周刊》:30年来,从组装、模仿到跟跑、领跑,格力在空调领域书写了中国家电产业的逆袭传奇,你认为,格力不断成长壮大的核心经验是什么?

董明珠:创新、挑战、奉献、坚守,这是格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支撑格力发展的核心经验。以创新来讲,创新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独有、领先。格力走过了30年,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在核心技术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格力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产业的创新史。这么多年来,格力对自主创新的坚守从未改变。今天我们对创新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我们来说,创新的起点还要不断上台阶,紧紧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这些更高要求来做产品技术研究。

再比如说奉献。我觉得作为企业肯定要赚钱,但前提一定是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贡献,而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甚至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让大量劣质产品、不良产品、粗糙产品充斥市场。在家电产业,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智中还是认为国外的产品比我们中国的好,那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可能并不是。当大家普遍形成了这样的心智,你要去改变,付出的代价很大,但对企业来说,就要讲奉献精神。奉献不是简单的付出,包含了诚信、质量等等。普通员工谈奉献,奉献什么?他遵纪守法就是最大的奉献,勤勤恳恳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最大的奉献。

▲这是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格力展区所展示的格力咖啡机器人(8月23日摄)。图/新华社发

《财经国家周刊》:在大家印象里你特别好斗,而“斗争”也可以说是驱动格力成长的源动力,你本人这么认为吗?

董明珠:我认为是这样的。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一个斗争的过程,工作也是。斗争不是只跟别人斗,跟自己过不去也是一种斗争。和谐是斗争出来的,没有斗争,哪里有和谐?很多问题并不是说几句话就能解决的。斗争最难的还是能不能坚守下来。

格力内部讲究自我挑战。我经常跟员工说,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要用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来找我们的质量问题,而不是等消费者来挑刺。格力可以做到把产品不合格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但即使这样,1万个消费者中也会有一个人是不合格的受害者,对他来说,这万分之一就是100%,所以我很早就提出来,消费者的万分之一不是小事,要把它当成大事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我们内部的质量搞上去。

多年来,这种斗争精神在格力进行了一代一代的传递。有斗争,就会有挑战,就会有牺牲。有人说你董明珠是不是很固步自封,不接受外来的文化,不是这样的,我们一直也是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发展的。

格力当然也有自己的坚守,比如人才上,我们没有用一个国外的专家和技术人才,人才全部自己培养,就是为了要沉淀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在我看来,很多年轻人其实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机会,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要创造机会让他们来发挥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你担任格力董事长以来,一直不断地去拓宽格力的边界,格力进入了空调之外的多个领域。对于这十年来格力的多元化发展,你最欣慰的是什么?

董明珠:格力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创新技术团队,我最骄傲的是这个。从空调到冰洗等产品,家用电器的核心关键部件我们实现了全部自主制造,比如我们的电饭煲,同样的米,但做出来的饭比别人要香。格力这么多年来从依赖别人的核心部件到实现自主研发,不断提升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就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庞大的科研队伍,从高级管理人员到普通一线工人,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格力都建立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

▲2020年3月19日,工人们在格力电器工厂内组装模具。图/新华社发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格力特别注重对这种年轻人的培养,而且特别注重从精神层面培养,为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提升年轻人的工作幸福感?

董明珠:为的是一代一代的继承。格力要打造百年企业,必须要有一代一代的人来传承和发展,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把年轻人培养起来,特别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去培养年轻人的一种敬业精神、吃亏精神。我们引导格力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考量一个人的成功,靠财富决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极致,我觉得他就是成功的,成功不在于你所谓的职务有多高,成功在于你时时能够在发光。

我们已经实现了物质丰富,我个人认为要有丰富的精神,你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而不能把这个颠倒过来。对于年轻人,我们当然也要创造好的条件,让在格力工作的年轻人感受到幸福,最起码格力肯定不会让员工有一种担惊受怕的感觉,担心今天干了明天没活干了,他们不会有这种担忧。

▲2020年3月19日,工人检查医疗器械模具零件生产线。图/新华社发

《财经国家周刊》:今天的格力已经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你个人也是广受尊敬的企业家,如果要讲企业价值,你倡导的价值观是什么?

董明珠:我喜欢那些愿意去思考的人。我觉得,一个企业一定要紧紧围绕着人类的美好需要去做技术研究。比如我们的“光储空”技术,用了10年的时间历经三次迭代,一般企业可能坚持不下来,因为只有付出,没有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坚持去做?企业要带着历史使命感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起初开发光伏空调技术的时候,仅仅是想解决雾霾问题,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10年没有停止,到今天格力研发出“光储空”技术,实现空调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因为我们看到资源总有消耗殆尽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不仅是当代,还要是未来千秋。如果只考虑当代,我们可以停止不前,但是为了千秋,为了代代相传,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突破。我们不追求时尚,也不追求名利,我们只追求未来,这是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

在格力31年,当业务员最快乐

《财经国家周刊》:外界普遍认为,你和格力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同时没有格力也没有董明珠,你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董明珠:如果给你一个舞台,你没有在上面跳舞,你就浪费了这个舞台。如果你会跳舞,而没有一个好的舞台,你也跳不下去,我觉得这相互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舞台就是靠人搭建起来的,这是一个发展过程。我是大舞台之中的一份子,1994年年底我回总部当经营部部长,公司当时的内部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应收款、应付款,三角债等问题缠身。我作为经营部部长,通过销售和市场的变革推动公司内部治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搭舞台的过程,是不是我一个人在搭这个舞台?不是。有更多有共识的人一直参与其中。

▲1990年,董明珠进入格力电器成为业务员。

这么多年来,我在不同岗位上历练,和大家一起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最终逐渐形成了格力的文化。我不觉得这个舞台是我搭好的我就要躺在这,我就可以享受了,这肯定是不行的,舞台搭好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展示他们的舞姿,所以这时候就要干吗?选拔优秀人才。当然,你不能跳舞,就必须下去!不能支撑舞台的必须离开,我觉得这就是格力文化。

如果说我成就了格力,格力成就了我,我觉得这句话我不否认,但是它只是一个点,要两方面看。比如我们的科技人员在格力坚守奋斗了几十年,其中也有级别很高的工程师,曾经因为和分管领导不和而离开,他虽然有能力但到了外面的企业后,外面的企业没几年就倒闭了,这说明什么?

热爱对方,要有感恩的心,感恩你周边的人,你才能有更好的成绩。很多时候企业要有一个领导者带头,没有一个好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团队,所以一个人的决定性还是非常重要的。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格力的掌舵人,你素以强势著称,也缔造了格力独特的企业文化,从你个人来看,董明珠的个性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格力?

董明珠:在特定的背景下,一个人的决定性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格力要发展壮大,不是一个董明珠来挑战,而是所有员工都要去挑战,这才是最完美的。

我觉得格力的文化现在越来越好,不谋私利,这是要坚守下去的传统,当然也是最难的,因为有时候权力会发生变化,在拥有权力以后,如何让大家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干劲,有梦想、有追求,这是我们不断努力去建立起来的文化。文化是要不断地去培养、去沉淀的。家有家风,我们把家风放大了,就是一个企业,最后就是一个国家,所以这个“家风”我觉得很重要,文化的沉淀是非常重要的。

《财经国家周刊》:格力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30年来经历了多次闯关,期间你也面临过多次挑战和诱惑,是什么原因让你对格力始终不离不弃?

董明珠:我也不是没有动摇过。我当时来格力的时候,就想这一辈子就应聘了这个职业,当业务员,跑一辈子业务,也没什么设想,就是想把工作干到最好。有的人会觉得待遇是第一位的,给自己要更多更好的待遇,一旦外面比这个地方好,经不起诱惑就选择离开。但是回头来看,一个人因为外面的诱惑就动摇了,因为给他的钱更多他就去了,那我觉得这样的人胸无大志,就是为了钱而工作,还能做出什么大事来?

我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第一个原因,我来珠海,就是因为珠海这个城市美而留了下来,我选择留在这个城市,怎么会轻易因为金钱上的诱惑就放弃了这个城市?没有必要。

▲图/IC photo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觉得企业的成长它要有过程,今天不代表明天,企业在不断地成长,我们要看的是未来。我一开始是业务员,我自己在小圈子里面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当时我选择不走。1994年,格力销售员集体跳槽,总部让我回来管理经营部门,如果选择为了多挣钱,我肯定是不应该回来的,因为我当业务员年收入已经有一百几十万了,当部长才10万,为了钱,我可以选择不回来。但是企业需要人的时候,你不是用钱来衡量你自己,你的价值不能用钱来替代,你的价值是看你能为企业做多大的贡献,那才是人该有的价值。因此,企业需要我,当时我就选择了回来,放弃了巨大的收入诱惑,回来当个部长。

我当时问自己,你回来当部长是想干什么?既然是你回来是为了让企业做得更好,那就要有一种精神,放下自我,拼命去干,过去业务员只为自己,当部长要为这个部门为这个企业而活,我的个人选择发生了根本变化。

《财经国家周刊》:从普通的业务员到董事长兼总裁,30多年来,你的职务不断变化,就个人而言,哪段时光是你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董明珠:当业务员最快乐!因为当业务员时没有过多的纷扰,把自己本职工作干好,可以说是非常轻松的,没有任何压力,非常快乐,而且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干事,把事干到极致,虽然没有人去强迫你,但我一定追求完美。

回来当部长,面对的挑战太多了,涉及的面也越来越高,把部门管好,把市场管好,还要跟内部进行较量,这才是最大的挑战,因为谁都不愿意去做恶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投票也会选你,但是你既然承担了这个职务,你就要履行它的职责,要义无反顾地追求极致,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坚守。

坚守是很难的。外面各种风云变幻,对你的各种说法都有,很容易会随波逐流,我也有过念头放弃,想想不行,我不能放弃,我要逐步完善它。把部门内部管好时,我们通过市场的变革来倒逼公司体制改变,比如我们成立筛选分厂,因为当时发生了很多采购腐败、技术腐败、生产管理混乱,怎么办?

首先从采购下手,我提建议成立筛选分厂,以控制质量为理由把好采购关,筛选最起码竖了一道关卡,产品进来要达到我的要求,大家也对这个建议无话可说。但是,一旦建议得到采纳落实的时候,你就在无形之中得罪了人。不少人对我讲水至清则无鱼,你不要管那么多,损害别人利益。我就想,统一大家对利益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利益包含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哪个利益最重要?肯定国家利益最重要,然后是企业利益,最后你才能考虑个人利益。就像当时我做销售员能拿100多万收入,回来当部长只能拿10万,个人利益上肯定受损,但是企业好了,企业好了,你个人不就好了吗?如果不是当时我放弃了100多万拿10万,我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待遇?公司怎么能成为世界500强?所以我觉得个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这么多年来,格力一直致力于培养有梦想的年轻人,这个很重要,没有梦想,谈什么励志?因此格力非常注重员工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育。一代环境造就一代人,过去我们曾经热衷以财富论成功,但近年来,这种风气已经淡化了许多。

▲董明珠在车间

当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具体到企业和个人,就是要实现让每一个人都能创造财富,每个人也都能在创造的基础上享受财富给我们带来的品质生活。

多元化发展不会改变,但不会乱了分寸

《财经国家周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制造企业都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你如何看待当下制造企业所言的困局?

董明珠:困难肯定更是有的。互联网对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比如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不少门店都在关闭,对实体经济来说,这个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很多制造企业来讲,还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怎么用优质的产品、诚信的产品在网上占有一席之地,因为线上的销售不如线下规范,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觉得这可能是很多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所在。

以前大家都喜欢打价格战,企业要生存,打价格战往往意味着企业要偷工减料,消费者是受害者,企业其实也是受害者,尤其是创新企业更是受害者。进入互联网时代,我认为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市场,要严控严管市场秩序,要让优质产品能在互联网平台上有发展空间,现在一讲网购就代表低价,低价不能等同于低质劣质。

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物质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质消费时代正在到来。企业搞投机、滥竽充数过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要发展就必须展现出技术实力来。科技创新的企业一定是有竞争力的,市场的良性竞争,一定是大家都用自己最好的技术进行比赛。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格力精密模具公司柔性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

我一直建议,政府不要去给企业补贴钱,希望政府维护更好的市场环境。比如说招标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一包二包三包层层要赚钱,要求低价中标,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他不可能偷工减料,所以压力就非常大。

《财经国家周刊》:那具体到格力而言,在你看来,格力目前面临哪些困难,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董明珠:第一,一定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格力以前最成功的就是营销模式的创新。20多年过去了,进入互联网时代,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让我们的商家、经销商能活下来又要活得好?肯定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地开个门店等着顾客上门,而是应该用更多零距离的服务去打开市场。我们这些年开了“董明珠的店”,之前叫格力商城,2020年开展了全国巡回直播,今年还在加大力度创新运营模式,对格力来讲,这些都是新的挑战,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人的思维转变。包括我们的合作商,有的商家过去赚了很多,但是现在已经懈怠了,要和格力一起发展,思路必须跟上。

第二,我们会坚持不懈推动科技创新,坚持技术引领,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现在格力电器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我认为格力的发展不能像以前那样追求销量,而是应该更多在技术层面突破。比如,我们的洗衣机口号很简单,“衣服洗好,铅笔不倒”,还有我们的冰箱,把肉放进去拿出来不用解冻,格力要通过科技领先走好发展之路。

第三,格力电器多元化的发展这是不会改变的。格力的多元化是基于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比如空调用的电机、电容等产品,很多领域都要用,满足不同行业对这些产品的需求,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过去我们的电机主要靠进口,但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格力自主生产,从满足市场需要的角度来讲,我想格力多元化的发展不会改变,但我们不会乱了分寸。格力要做好两大板块,一个是消费电子板块全产业链的覆盖,一个是工业板块,包括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现在格力用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数控机床,我们同时也为别的行业提供产品服务。这离不开格力十年磨一剑的积累。

▲2021年10月17日,浙江杭州,格力产品展示。图/视觉中国

格力进入的领域越来越多,我们也会进一步地细化,把格力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专业化企业。格力现在拥有15个研究院,有1000多个实验室,很快还会增加到1500个,我们还继续加大我们的研发投入,在技术研发上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财经国家周刊》:格力工业板块发展是不是比较慢?现在工业板块在整个格力营收中的占比还是相对比较低的。

董明珠:对比都是相对的。格力空调做了一千几百亿,其他的产业刚刚做起来就要做一千几百亿,那是白日做梦,它需要有一个时间去沉淀。现在做数控机床的企业里,还没有哪一家规模能做到1000亿的,包括那些搞兼并收购的企业,机床也没有在这些企业的业务中占据主流地位。所以不能只听别人怎么讲,你自己要有定力。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世界最好的数控机床,要做最精尖的高端模具。怎么现在还没有做成?怎么现在占比才那么一点?这些并不重要,有人带着恶意去攻击你的时候,你不要被他的恶意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发展方向。

《财经国家周刊》:不久前,格力收购银隆,两家企业的协同发展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对于银隆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格力有何规划?

董明珠:银隆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储能技术和电池技术,目前来讲我们认为它是最先进的技术之一。钛酸锂的优点就是电池的安全性高,除高安全外,银隆钛酸锂还具有快充放、耐宽温、长寿命等优异特性,特别适合于做储能,晚上峰谷电进来,几分钟就可以把电池充满,在充的过程当中还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它的一大亮点,这个亮点足以支撑它在“双碳”时代占领巨大市场。格力前段时间收购银隆后,随着多地拉闸限电,银隆电池已开始供不应求,实践证明了钛酸锂电池的价值所在。银隆面向未来的应用,首先是做重卡,进行矿山运输等,此外是做城市的清洁环卫车、移动医疗车,以及城市大公交车。

《财经国家周刊》:当下,具备颠覆性创新的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身处竞争激烈的传统行业,面对可能未知的对手,作为领军者的格力有没有这样的危机和担忧?

董明珠:真正的对手存在于自己的心智里,能否一直赢得竞争,要看你是否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实现自我发展的进阶。敌人无处不在,你不断在一个领域始终保持创新的姿态,敌人对你的影响只是骚扰,就谈不上是对手。

《财经国家周刊》:下一个30年,你希望格力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董明珠:格力现在的定位很清楚,就是科技型的工业制造企业,是一个全产业覆盖的电子消费企业,同时也是一个装备智能化的制造企业。未来30年,我希望格力仍是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

格力有着清楚的发展目标,但市场的变化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比如说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线下渠道带来了冲击,又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正常的生产运营陷入停滞等,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不是永久的,是一个短期的困难。如果想要解决短时期内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去收购很多的品牌,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销量快速提升,但是我们更愿意做长期主义,因为我们希望让全世界都能够认知格力品牌,认知中国制造,而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说,格力有一个坚守,那就是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使命。


河南格力空调总代理

服务热线:132 1312 5143

Email:583850510@qq.com

Copyright © gree371.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07866号-1 技术支持:星悦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