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铁娘子”变了

放下空调的执念,董明珠的“变”与“不变”

近年来,董明珠有多风光,格力就有多黯淡。

格力电器身处转型分水岭,成果呈现颓势,业绩疲软,股价跌跌不休,面对“内忧外患”,一向固执的“铁娘子”董明珠也在转变。造手机,造汽车,造芯片,央视打赌,怼小米、怼雷军、迷上了直播带货,聚光灯下的“铁娘子”越走越远。

掌舵格力的前几年,董明珠曾不止一次回绝过主业之外的范畴。“不熟悉的范畴,你不能掌控它,你进去不是盲目的吗?”

经历了2014年空调商场遇冷后,董明珠一改之前“要做空调业的老大,别无他求”的主意,开始自我否定,带领格力向着多元化的路途狂奔而去。比如,格力开端跟风进军手机职业,不惜与股东翻脸来收买银隆造汽车,可以说董小姐成为了格力一块“行走的广告牌”。

在2020年全职业受到疫情冲击后,董明珠更是逐步改变了过去对待革新线下出售途径的暧昧态度,稳步推进格力的出售途径和内部管理革新,继续实施活跃的促销方针,并经过“格力董明珠店”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零售方法,董明珠还亲自出境现已进行了七场直播,总成交额超越228亿元。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董明珠对“新能源”的执念!

今年11月17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拟通过股份转让、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以总价30亿元持有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下文将简称为“盾安环境”)38.78%的股权,盾安环境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这是自今年8月收购银隆新能源以来,格力在新能源领域进行的第二次收购。

制冷巨头盾安环境

在谈格力前,我们先来看看盾安环境是何方神圣。

虽然名字里面又“环境”二字,可是它和环保可沾不上边。盾安环境是全球制冷行业配件的龙头企业,它的四通阀、截止阀市占率全球第一,电子膨胀阀市占率全球第二。2017年,盾安环境就积极涉足新能源车配件生产,设立了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打造关键零部件,涉及到的产品覆盖冷媒侧及水侧关键零部件,如电子膨胀阀、电磁阀、商用车电池热管理机组等。

从其公布的半年报可以看出,2021上半年盾安环境实现营业总收入50.36亿,同比增长55.3%;实现归母净利润2.59亿,上年同期为-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再看业务构成的话,盾安环境的业务由两大部分构成,分别是制冷配件业务和制冷设备业务,其中,制冷配件业务半年营收达40.42亿元,占总营收的80.26%;制冷设备业务半年营收达6.93亿元,占总营收的13.77%。

单从以上数据来看,盾安环境似乎干得不错,为什么还要被格力收购?

首先是净利润方面,笔者比对了2016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发现6年间净利率最高的2019年,数据也只有约7.6%,而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净利润一度跌到了-1.9亿元。尽管营收数据(抛开2020年)每年都在上升,但是净利润表现比较波动,典型的增产不增收。

其次,是负债。分析历年财报,可以看出,虽然近两年盾安环境持有的总资产稳定在80亿元以上,但是其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自己手里的钱本来就不多,近几年的利润收入也并不可观,攒不下来钱,蛋糕倒是越做越大,规模成本一上来,这负债自然就高了。

最后,就是市场的不看好。从ROE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近12个月盾安环境的ROE值为-24.3%,远远低于11.7%的行业中位数,利润低、负债高,股东还在亏钱,投资不看好。

总的来说,盾安环境虽然有自己的现实问题和潜在的危机,但也不至于山穷水尽。就像一台还能正常运转的新能源引擎一样。

困在空调里的格力

自9月1日格力花费18亿元收购银隆30.4%的股份再到11月格力花费30亿元收购盾安环境37.78%的股份以来,格力已经为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投入48亿元了。做空调起家的格力,为什么这么急于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发呢?在谈原因前,我们先了解以下格力的近况。

我们用格力2021年中报的数据来做解释。整个上半年,格力的总营收达到920.11亿元,同比增长30.32%;总利润达109.76亿元,同比增长42.62%;归母净利润94.57亿元,同比增长48.64%。空调业务依旧是格力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上半年格力空调收入671.94亿元,占总营收的73.79%,同比增长了62.57%;而其他业务情况就不乐观了,生活家电收入22.1亿元,同比下降0.38%;智能装备收入1.98亿元,同比下降5.44%……空调业务为格力撑起了一片天。

只不过,这么大的企业倘若把鸡蛋都放在空调制造销售这一个篮子中未免也太危险了。格力就像温水里的青蛙,虽然这个青蛙明白自己的尴尬处境,并且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打破行业的“次元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格力与银隆的纷扰,在银隆新能源被格力收购之前,2016董明珠就盯上了银隆,但是当时由于技术不成熟、市场前景太模糊等原因,董明珠并未能够说服董事会出钱投资,只能股东其他大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出钱投资银隆。虽然后来市场证明了董明珠的眼光是对的,可是银隆的董事长魏银仓却卷款出逃,“骗走了”董明珠的26亿投资,这不仅给格力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也让格力进军造车领域的计划遭受了严重的干扰。

接下来我们回到正题,谈谈原因:

第一,基本盘不稳。

格力的基本盘毫无疑问是空调制造及销售业务。不过,这个基本盘也不稳定了,可以用“业务单一且业绩乏力”来概括。

根据wind数据,格力的总市值较顶峰已经缩水了超过1300亿元,在白色家电领域,截止到截稿日期,格力电器11月25日的总市值为2110亿元,同时海尔智家的总市值为2572亿元,美的集团的总市值为4842亿元,丢掉了“万年老二”的市场低位。

另外,笔者比对了三家的三季报,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和存货周转率方面,格力的数据全面落后于海尔和美的,相比于多元化发展的海尔和美的,格力业务单一、竞争力有限的影响显现出来了。并且随着市场的不断丢失,格力的空调业务也最终会遭到反噬。

第二,行业的不景气。

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摔碎了就真的没有了。根据《中国空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我国空调零售市场销量为1139万台,同比下降10.1%,销售额为374亿元,同比降低4.3%。

去年也是大致如此,根据根据产业在线的统计,2020年空调和制冷全行业规模5656亿元,同比下降9.5%。前瞻产业研究院也指出,从2017年开始,我国空调行业开始进入“低增长时代”,原因有两点——一是家庭空调保有量已达新高,城市市场基本饱和,农村市场虽有增量但难以支撑大盘;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使得伴随房地产市场的空调市场也受很大的影响。两大因素使得空调市场整体陷入低活力阶段,并且渐渐地由增量阶段向存量阶段转移。

通过对格力近况、行业背景的大致介绍,可以看出,格力确实是暂时被“困”在了空调这一个领域之中,但是这种“困”并不是格力自身的问题。格力不是不想多元发展,也不是意识的太晚,而是在具体投资上“脸太黑”了,这就导致了格力没有跟上市场同行们行动的尴尬现实。

为时已晚?

针对格力收购盾安的事件,许多投资者表达了自己的质疑。这些质疑大多源于三花智控董秘的言论:格力与盾安为时已晚,一方面,新能源车的发展已有10多年,经历许多波折,最近三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到上个月为止数据表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20%,这时候才开始进入,明显已晚;另一方面,格力+盾安这一组合,既造空调、造车,又做关键配件,对格力不一定,但对盾安而言危害很大,将极大限制它的发展范围,大概率会沦为母公司的内部供货商。

笔者的观点与之不同,笔者认为,这次的收购,于格力、于盾安也许都是利大于弊。

先说格力能给盾安带来什么。

前文已经提到了,盾安的问题,一个是赚不来钱,一个是债台高筑。说白了就是经营能力不行,而经营能力是格力的强项,还是用ROE来说,相比于盾安-24.3%的惨淡数据,格力的数据能够保持在20%甚至30%以上。加入格力后,盾安的问题多少会得到缓解,一旦问题缓解,有了钱的盾安加上自身的技术优势,日子起码不会像被收购前紧巴巴的了。这点,可以从股价方面看出来,截止结稿时,盾安环境股价已经大涨约5%,优于行业预期,市场对于盾安环境开始逐渐看好。

再来说盾安能给格力带来什么。

第一,横向拓展、多元布局,走向新能源。这是属于两家企业优势互补的部分,也是格力收购盾安的主要原因。回顾盾安的业务组成,盾安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有自己的独到技术,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与多家新能源车企建立了商业合作,格力的收购将帮助其快速跨过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阶段,能够尽快地追赶同行们的步伐;

第二,纵向完善,上下一体,稳住基本盘。这是属于两家企业业务协同的部分。前文已经写到了,盾安环境在上游空调配件领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不仅自身同格力形成同业竞争,同时还为其他的竞争对手提供零配件。因此格力的收购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同时,收购了注重上游配件生产的盾安之后,可以融合吸收其技术,提高技术水平,配合其经营优势,向丢失的市场再度发出索求。同时,有了盾安的技术加持,格力便可以将在空调研发中心投入的部分资金拿出来用作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也算是践行了格力一以贯之的“技术先行”的拓展思维。

当前,新能源赛道大火,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想凭借自己的优势加入这场饭局分一杯羹,相比于同行,格力的步子是慢了一些,不过,市场竞争可不分先来后到。笔者认为,新能源市场的未来是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的,格力+银隆+盾安的技术导向型模式,虽然慢一点,但是好饭永远不怕晚。

河南格力空调总代理

服务热线:180 3788 7953

Email:583850510@qq.com

Copyright © gree371.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星悦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