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曾有外资想9亿元买走格力,我们激烈反对,跑去省里投诉。”
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日前在2024第十届中国品牌经济(上海)论坛上,揭秘此段往事。
守住创新之“皮”
这一故事的引出,源自“铁娘子”对国内部分知名品牌或消失、或式微的喟叹。1994年,她拿着格力产品书四处推销,商家不屑一顾。因为彼时空调界,北有春兰,南有华宝。董明珠记得,当年还有响当当的牙膏、冰箱等国货之光,可惜如今已悄无声息。其中一冰箱品牌,人马犹在,只是改生产西门子。犀利如董明珠,认为这些皆因缺乏自信和没有担当。
而那个1994年尚寂寂无名的格力,在2005年面对强势收购时竟拼命抵抗。此后,广东省派出调查组,收购计划最终戛然而止。
这年,格力年销售额156亿元,如今已超2000亿元。
19年前顽强抵抗的关键原因,在于“品牌被收了,我们还有什么创新研发能力?不就成了别人的生产基地了吗?”
品牌如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好不容易留住了“皮”,格力拼命创新。正如董明珠的演讲主题:创新是品牌的灵魂。
当空调风吹出肩周炎、颈椎病,当同行还在自夸其空调能送风15米,格力却用十年时间,研制出“风不吹人”技术。
当不少空调品牌在高温超过60摄氏度的中东“转趴下”时,格力自主研发的双氢压缩机,妥妥将室温降到20摄氏度。反之,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地带,格力制热自若。
还有,早在2012年,董明珠就脑洞大开,要开发不消耗资源的空调,历经迭代,格力“光储直柔”空调系统集成了清洁光伏发电、安全储能调电、智慧系统管电,“不但不用电,还能生产电。这种情况下,家里还有必要关空调吗?”董明珠如此凡尔赛。
“至暗”铸就创新
回到格力扭转自己命运齿轮的2005年。当年,国家刚开始推行空调能效等级,其中空调压缩机等关键技术,我国处于跟随状态。当面对省里调查组的提问,董明珠坦言“没有技术”。
“我今天没有,明天可能也没有,但后天一定会有。”她在论坛上掷地有声。
如今格力,已用逾12万项专利和1.4万名研发人员,证明了“后天一定会有”。
“尤其在当下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企业要活下来、发展好,创新是第一甚至唯一动力。”在此次论坛“上海专精特新品牌价值创新提升专场”中,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桑大伟作出如上论述。
这便可解释,爱迪生为何既是电灯发明者,也是美国通用电气的创始人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家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创业、上世纪90年代初“体制内下海”、21世纪初海归创业、2015年“互联网+”商业模式这四波创业潮后,而今走向科研工作者躬身入局阶段。
在上海,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合成生物领域,有美国圣地亚哥的Scripps研究所博士后郭敏创办康码生物;光子芯片和量子计算领域,有上海交大教授金贤敏创办图灵量子;人工智能领域,有上海交大工学博士张建政创办飒智智能……
但创新并不仅仅存在于硬核的技术突破。董明珠在论坛上还分享了一个20多年来她念念不忘的故事——一名5岁孩子用弯曲的吸管,代替用勺子喂水,让躺在床上难以动弹的母亲喝到了水。这个故事给了董明珠很大启发:“创新无处不在,在于脚踏实地地去改变一个个痛点。”
比如,入榜此次论坛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榜TOP100”的唯品会,就演绎了用更为进阶的“质价比”去覆盖“性价比”的创新故事。近年来,品牌折扣业态走红,若将社会消费趋向视作一坐标轴,横坐标为价格,纵坐标为品质,那么消费者往往希望在纵坐标不变前提下实现横坐标的“左移”。
为契合“质价比”趋势,唯品会与全球4.4万个品牌建立合作,其上千人规模的买手团队在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办公室。买手在捕捉到关键的市场信息后,直接和品牌方及其指定的官售渠道谈判并采购商品,去掉了多余的中间商环节,缩短供应链,也就降低了采购成本。
“质价比”也包括无额外支出前提下的超预期服务,除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外,还有十天价保、极速退款、上门退换货、破损无忧等一系列服务保障。
正是对消费者心理的极致揣摩,唯品会赢得用户黏性。财报显示,唯品会2023年GMV(商品成交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穿戴类GMV增速高达24%。
在流量几乎见顶的消费电商红海中依然赢得较高增长,这就是创新的力量。桑大伟由此感慨:“至暗时刻会倒逼企业重视创新。消费疲软和增长放缓时,恰是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的时机。”
专精特新的浓度
记者发现,无论是格力电器这样的主旨演讲企业,还是前来领奖的“中国品牌价值榜TOP100”上榜企业,多是创新浓度极高的专精特新企业。
受德国盛产“隐形冠军”的启发,上海早在2011年就开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桑大伟调查了沪上250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现四成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20%以上,有8.3%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甚至超过100%。这意味着,部分企业用融资投入研发,令人深深敬佩。
就像国产大飞机C919将以“大仰角起飞”“小角度转弯”,为其未来走出国门实现商业化运营铺路,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也靠着极高的创新浓度,为海外市场烙下对中国品牌的深刻认知。
如2021年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新松,聚焦于协作机器人系列产品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拿下国内首个七轴协作机器人、国内首个双臂协作机器人、国内首个25公斤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国内首个2米长臂展机器人等诸多第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3C及半导体、医疗健康等行业,出口东南亚、北美、欧洲等数十个国家与地区。
多可@双臂协作机器人咖啡制作应用
chatDUCO智能机器人书法家
中科新松总裁杨跞却始终不忘当年,他在向美国某品牌采购电机时对方的傲慢神情,价格也毫无商量余地。憋着一股劲,3个月后,中科新松成功自主研发出电机,成本仅为对方的四分之一。“现在我们的海外客户超过一半。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绝活,我们绝不可能在与国外第一梯队同台竞争的严酷环境下生存下来。”杨跞说。
据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副主任赵一介绍,经13年孵化培育,目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已达10087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5家。
河南格力空调总代理
服务热线:180 3788 7953
Email:583850510@qq.com
Copyright © gree371.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07866号-1 技术支持:星悦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