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巨头“过山车”:格力缩水,净利润创新高,危机与希望并存!

有些事,看着光鲜,背后却暗藏隐忧。格力刚刚交出的成绩单,像是一场华丽的表演:2024年净利润飙过300亿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营收却在下滑,市场份额也在萎缩。董明珠,曾经的“带货女王”,如今却频频出现在雷军的身边,是压力逼的?

还是另有深意?这背后,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商战,也是中国家电行业的宿命。

  1. 净利润创新高,营收却“掉链子”,格力的两极分化2024年4月27日,格力发布的年报一时间刷爆了财经圈。数据很“打眼”:全年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长10.91%,扣非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9.19%,双双突破300亿,创下历史记录!

但看似亮眼的数字背后,却藏着一个大问题——营收1900亿,同比下降了7.31%。要知道,早在2018年,格力的营收就曾突破2000亿,而现在却退回到了1900亿的水平,整整六年,营收不进反退。

再细看业务板块,问题更加明显。格力的消费电器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29%,工业及绿色能源业务几乎停滞不前,而“甲供”业务更是大跌33.88%。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整个家电行业的增速接近10%,但格力的空调收入却出现了下滑,这意味着什么?市场份额在流失,竞争力在减弱。

二、销售费用大降,净利润逆势增长,背后有何玄机?
既然营收下降,为何净利润还能逆势创新高?

答案就在于格力的“开源节流”。2024年,格力的销售费用骤降34.11%,管理费用也减少了7.41%,这直接提升了公司的利润率。

数据显示,格力的净利率达到了16.89%,近17%的水平,在制造业里可以说是独一档的存在。

但别高兴得太早。销售费用缩减,短期看是“刀刃向内”的优化,但长期来看,这也会削弱品牌推广和渠道维护的力度。

而格力多年来依赖的线下渠道正面临电商化的冲击,竞争对手如美的和小米,早已在电商渠道上一路狂奔,格力却显得有些后知后觉。

三、董明珠的压力山大,市场份额萎缩成最大隐忧
说到格力,就绕不开董明珠。这位被称为“铁娘子”的企业家,在过去几年频频上热搜,个人光环一度盖过了公司本身。

但如今,董明珠面对的压力可不小。

首先是空调市场的饱和。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45%,海外业务虽然增长13.25%,但基数较小,对整体业绩提振有限。

更让人担忧的是,格力的国内市场份额正在萎缩。2024年上半年,国内主营业务还能保持9.01%的增长,但到了全年却下滑了5.45%,尤其是下半年,形势更为严峻。

其次是渠道的变化。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美的、小米等品牌早已深耕电商,而格力的渠道策略显得有些迟缓。董明珠虽然在直播带货上做出了一些尝试,但这只是战术操作,战略上的调整远未到位。

最后是多元化的不足。近年来,格力尝试进军手机、新能源等领域,但效果并不显著。

相比之下,美的的多元化布局显得更加稳健,这也让市场对格力的未来增长预期更加保守。

四、“强现实弱预期”,300亿净利润能撑多久?
从数据上看,格力的利润表现确实很强,但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预期却很低。

2024年,格力实现了321亿元的净利润,但市值却只有2607亿元,对应的市盈率仅为8倍。而美的的市盈率是14倍,差距显而易见。

格力的估值为何如此低?根本原因还是市场不看好其未来的增长潜力。

空调市场的天花板已经显现,而格力在多元化和渠道上的布局显得后劲不足。更糟糕的是,随着市场份额的萎缩,300亿的净利润能否长期维持下去,也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格力的营收同比增长13.78%,看似迎来了一个“开门红”。但如果把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加总,实际上是同比下降的。

这说明,格力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短期的业绩增长,但这种增长能否持续,仍需时间观察。

结语
格力的成绩单,看似光鲜,其实内里暗藏隐忧。董明珠作为掌舵人,过去几年给公司带来了无数辉煌,但现在的格力,正站在一个岔路口:是继续守住空调业务的“老本”,还是奋力突围,探索新的增长点?

无论如何,光靠“铁娘子”的个人魅力,显然已经不够了。

河南格力空调总代理

服务热线:180 3788 7953

Email:583850510@qq.com

Copyright © gree371.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07866号-1 技术支持:星悦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