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格力的董明珠,大家都知道她是个铁娘子,说一不二。但她当年怎么从普通销售一步步当上格力掌门人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商业博弈和权力斗争的故事,咱们今天掰开揉碎了聊。
一、先搞清楚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关系
很多人搞不懂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啥区别,其实简单来说:
格力电器就是咱们熟悉的卖空调的公司,1999 年由两家小厂合并而来,后来成了国产家电巨头。
格力集团原本是珠海国资委旗下的国企,叫 "珠工发",没啥名气。后来格力电器做大了,母公司直接蹭热度改名叫 "格力集团",相当于 "儿子出名了,老爹跟着改姓",这在商业史上挺少见的。格力集团虽然控股格力电器 60%,但不参与具体经营,真正管事儿的是格力电器自己的管理层,比如创始人朱江洪。
二、董明珠的逆袭:从销售到 "三权合一" 的掌门人
董明珠 1990 年加入格力当业务员,赶上朱江洪整顿质量、技术投入的关键期。当时格力搞技术改革,销售团队离职潮严重,董明珠因为业绩突出(据说一年卖了 1600 万,占全厂 1/8),被朱江洪破格提拔为经营部副部长,后来一路升到销售副总、总经理。
表面看,朱江洪(技术派)和董明珠(销售派)是黄金搭档:一个抓研发,让格力空调质量过硬,1996 年就成了国内第一;一个抓销售,把格力的渠道铺遍全国。但两人理念慢慢出现分歧:
朱江洪:技术出身,觉得格力应该多元化,比如做厨具、小家电,还想推进股权改革,让管理层持股。
董明珠:销售出身,更看重空调主业,觉得专注才能做强,而且在股权改制上,她更想摆脱国资控制,拉经销商一起 "抱团"。
2012 年是关键转折点:珠海市国资委突然宣布朱江洪退休,董明珠同时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母公司)、格力电器董事长(子公司)和总裁,一下子把控制权、决策权、执行权全握手里了,格力正式进入 "董明珠时代"。
这里有个关键细节:朱江洪其实不想退休,是国资委直接下的命令。而董明珠能上位,离不开她提前布局的 "经销商同盟"——2007 年,她推动格力集团把 10% 股权卖给经销商成立的公司,让经销商和格力利益绑定,这些人后来在董事会上成了她的 "支持者"。
三、上位背后的争议:接班还是夺权?
很多人说董明珠上位是 "背叛恩人",因为朱江洪一手提拔了她,结果自己被 "突然退休"。但从商业角度看,这更像一场权力博弈:
国资委的算盘:2012 年格力集团股权已经从 60% 稀释到 19.37%,国资话语权减弱,想通过换帅加强控制,结果董明珠靠经销商同盟反制,反而让自己成了 "话事人"。
经销商的作用:董明珠拉经销商入股,形成 "厂商同盟",当年靠这招拿下控制权,但后来也成了束缚 —— 比如 2016 年她想收购银隆进军新能源,经销商股东觉得和自己利益无关,集体反对,最后她只能自掏腰包。
四、掌权后的格力为啥掉队了?
董明珠掌权后,格力确实遇到了挑战:2012 年格力营收 1001 亿,美的 1027 亿,几乎平手;但到 2023 年,格力 2050 亿,美的 3737 亿,差距拉大到 1700 亿。
原因之一是多元化不顺:董明珠后来搞手机、芯片、新能源,都没成气候,而当年她反对朱江洪的多元化,如今自己却走了这条路。背后还是利益同盟的问题 —— 经销商只关心空调卖得好不好,对新业务没兴趣,导致格力转型阻力大。
五、董明珠的上位是时代的产物
董明珠从基层销售逆袭成掌门人,靠的是:
✅ 超强的销售能力和执行力,把格力渠道做到极致;
✅ 提前绑定经销商利益,用股权让自己有了 "靠山";
✅ 抓住国资改革的窗口期,在股权稀释中掌握主动权。
但她的成功也离不开时代背景:90 年代家电行业爆发期,朱江洪打下的技术底子,以及国资逐步放权的大环境。如今格力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 "成也萧何败萧何"—— 当年靠经销商同盟上位,如今却被这个体系拖住了多元化的脚步。
董明珠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个销售女王如何在国企改革和商业博弈中,一步步从执行者变成掌舵者的过程。她的强硬风格和铁腕手段成就了格力,也让格力带着深深的 "董明珠烙印" 继续前行。
至于这到底是成功还是争议,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河南格力空调总代理
服务热线:180 3788 7953
Email:583850510@qq.com
Copyright © gree371.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07866号-1 技术支持:星悦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