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炎炎夏日,又到了吃西瓜吹空调的季节。加上格力和奥克斯事件,更是让空调品牌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目前的空调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已经被格力、美的、海尔以及奥克斯空调占据。但是往前倒二十年,那时的中国,美的还未“一晚低至一度电”,格力也没有“掌握核心科技”,空调行业的空头并非格力、美的这些,而是春兰空调。
谈到这个品牌,我相信很多70后和80后并不陌生。连续八年蝉联国内空调销售冠军,总销量超过1000万台,被誉为中国“空调之王”。市场份额一度高达40%。但如今,市场却难见其踪迹,2019年初,他们更是宣布关闭压缩机业务。春兰空调刚过了30岁生日,那么未来它将何去何从呢?
1985年的春兰,叫做“泰州冷气厂”,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小企业;1989年,曾是一名普通技术员的陶建幸临危受命担任厂长,次年即扭亏为盈;1989年,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成立,陶建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接任之初,他果断砍断了大部分产品,并通过三个月的研究,决定集中精力开发新产品。不到一年,这家工厂就开始步入正轨。两年后,春兰集团开始建设当时国内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司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先后承接了四家企业,产值也从几百万元上升到1.2亿元。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建设全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在四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前七的空调之一,年产量达到150万台。在顶峰时期,年销售额达到53亿元。
与之相比,同期的格力空调销售额仅为6亿元,远远比不上春兰。据悉,在1990-1997年八年间,春兰空调蝉联国内产销量首位,是当时累计销量超千万台的中国空调之王。要知道,当年格力空调还在行业前十之外。并且只有一条简陋的空调生产线,年产量不足2万台。
在最早的采访中,格力前董事长朱江洪还表示,“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他们。”的确,格力的成长与春兰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对技术的“偏执”,“科技兴企,走向世界”是春兰的愿景,而“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也早已深入人心。不得不承认春兰当时确实有这样的实力,在产销居市场首位的同时,研发实力也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第一台一拖多变频空调、全球第一台静音空调均出自他们之手,其产品还先后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与许多企业的衰落原因一样,春兰深陷多元化的泥潭。在它傲慢自大的时候,空调市场第一次出现了饱和。结果,该公司的最高管理层错误地判断市场已经没有潜力,决定进行多元化投资。
其实,海尔、长虹、TCL等企业也有跨境发展,但春兰的跨度太大,先是介入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项目,然后进入摩托车、卡车、新能源等无关领域,还拉开了家电造车的序幕。公司最初依靠多元化的发展,确实尝到了甜头。摩托车产品半年销售6万辆,销售收入近10亿元。
按照春兰掌门人陶建幸当时的判断,家电已经是夕阳产业,单纯从事家电行业注定没前途,要去做大家都不去做的事情,才能体现出公司的竞争优势,应该及时把在家电业务赚取的利润投入到其他行业。然而,多样化扩张过快,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失控。有些新业务还没有发展起来,反而把主要业务搞垮了。公司的业绩开始下滑,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亏损总额超过5亿元。自那以后,空调销量在过去两年中跌至第10位,甚至落后于长虹、TCL、科龙等品牌。
相比之下,格力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空调专业道路,这是行业内最专注、最坚定的道路。在这样的战略下,格力继续成长,不断蚕食春兰的市场份额。1998年,春兰从销售冠军宝座上退下来,格力成为了行业的新领军者。从那以后,春兰空调的市场份额一直在萎缩,直到退出一线空调品牌。
而曾经的追随者格力,去年总收入约为2000亿元,而春兰只有6.6亿元,相差1993.4亿,超过300倍。其空调年销量仅二三十万台,甚至连三流品牌都不如,更不能与年销量千万台的格力、美的相媲美。目前,春兰空调处于停产状态。作为曾经中国空调行业的巨头,错误的多元化战略导致了目前的局面,实在令人遗憾。
就目前的空调市场来看,前五大品牌占据了近八成份额,进入寡头竞争的格局,中小品牌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春兰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此大家怎么看?
河南格力空调总代理
服务热线:180 3788 7953
Email:583850510@qq.com
Copyright © gree371.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07866号-1 技术支持:星悦互联